牛市,月收益不足40%的联系我
首页
置顶文章
是我的个人介绍
想合作的可以去看看
股票,基金是一回事
期货,还没接触
---------------------
这些天尽管大量的资金蜂拥进入股市,但是这些钱是通过机构进来的
作为机构,有自己的考量,不会去另辟蹊径,只会随波逐流。
随大流如果错误,那是集体错误,自己没啥责任;
如果搞冷门股,错了会被骂的体无完肤,对了也不见得有啥奖励。
所以,机构抱团股极端上涨是A股的囚徒困境必然。
A股极端化的行情正在加速,大量个股走在仙股路上。
这一切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,也是机构化的必然。
任何时候都是抱团买龙头,但是之前龙头变换大王旗,现在则是强者恒强。
当下作为个人投资者策略:优先找个好的市场和行业指数,次之找个优秀的基金经理,最差的是自己做投资,但也是跟随机构步伐。
★★★军工的龙头要上场了★★★
军工行业进入的技术、资金和资质等壁垒高,基本上被军工央企绝对垄断,大部分的产品被一两家所独家供应。大部分的军工产品的技术研发周期长,成本大,一旦研发成果其投资回报率高,容易形成长期垄断。
但是军工最大的问题是订单的波动性,带有很强的波动性。而且定价的问题,无法完全实现市场化,高质高价。还有个问题是,由于保密性,无法精准测度业绩情况。
只有当一个行业进入极高的景气度时,才会把上述确定解决。也就说,整体进入欣欣向荣的阶段,业绩会出现大幅提升,这些缺点就会被忽略掉。尤其是当业绩的加速超预期,实现反转,那么这个板块就会被资金扎堆搞。
这个状况在光伏行业也类似,2020年光伏板块崛起很大程度上反转,2018年的531新政,直接把整个行业打入冰点,以至于当去年政策拐点和业绩反转时,市场始料未及。
军工也是如此,去年7月份一波行情是机构第一次初步建仓,是对业绩的初始认可,随着三四季度业绩和订单的陆续公布,机构对军工的态度变得更为积极。叠加去年的周边事件和zm摩擦,所以在12月分机构开始了集体性加速。
今年关注的节点是年报对去年业绩的确认,是否有超预期的情况,另外就是季报和半年报的情况,这是机构对逻辑的进一步确认和是否有足够想象力。
而上市公司订单情况将会是上述逻辑拐点的最直接信号之一。
这些决定了,机构是否会持续性做多军工,或者只是自己的臆想。
另外,就是对不同赛道的景气度的进一步扎堆。刚开始的时候,鱼龙混杂,大家都开始起步,但是行至中盘,硬核的赛道龙头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走势。
源于其业绩的硬核,能挡住各种噪音,走向进一步的突破上涨天花板。
军工连续上涨了五个交易日,从波段低点算起,大概一倍左右。如果正常算,对比第一波行情的2倍,第二波只多不少才对。是否能成行,就看这几天的走势,不要把捋直了的均线给打弯了。这也是进一步裁汰差股的时候。
谁是最终的龙头,很快就能水落石出了。
可以耐心地看,静静地思考,果断的抉择。
让逻辑和走势相互验证,顺势而为。
★★★电动车上游还能拿涨多少★★★
电动车,今天不少股高开后低走,这不是个例,机构抱团股今天不少都出现了这个走势。银行股表现这么强,对抱团股形成了反压,这是一个跷跷板效应。
高估值股和低估值股的无数次冲锋和反冲锋。
今天的走势反映出最近电动车一个趋势,资金在向上游蔓延
锂矿、钴矿,还有镍等,或者一些正负极环节蔓延。
主要原因是上游目前正经历涨价潮,一天一个价。
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去年 8 月最底部 3.95 万元/吨到目前为止已经涨至 5.25 万元/吨(亚洲金属网报价),涨幅达 32.91%。
随着下游需求火爆,行业库存大幅下降。
叠加海外疫情第二波,市场担忧供给端缺口。
而且中游如宁德时代等大幅扩产,这必然带来对上游的需求激增
现在就看价格是否超出预期的上涨,边际改善的情况。
这决定了上游的股价上涨天花板
或者说,这是决定其是否成为2021年的超级行情的关键
从行业格局来看,锂资源端的供应紧缺的情况也有望愈演愈烈。
那些控制锂资源的企业或资源自给率较高的锂盐企业话语权更强。
而且长期看,锂行业将逐步向资源为王、强者恒强的寡头格局演变。
动力电池的下游需求除了电动车,另外一个刺激点是储能
光伏和风电平价上网的关键,还得靠储能降本才行
这两个能源最大的问题就是波动性,而储能才是让其并网的关键
这决定着他们在未来电网中的百分比最大份额。
改变靠天吃饭的宿命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